加强草原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副司长刘加文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面临生态修复的艰巨任务,必须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如何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近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副司长刘加文。
记者:如何充分认识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刘加文:草原肩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覆盖着2/5的国土,像皮肤一样保护和滋养着大地。草原承担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尘降霾、固碳释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草原是黄河、长江等重要江河的发源地,是巨大的碳库和重要的动植物物种资源库。因此,草原生态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的生态安全。
草原生态修复非常紧迫。从总体上看,我国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绝大部分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现象。全国草原的平均产草量较上世纪80年代下降20%-30%。草原有毒、有害、劣质植物滋生蔓延,鼠虫害等生物灾害频发多发。
由于各种征占用行为,全国草原面积持续萎缩,年均减少约50万公顷左右。可以说,草原是我国生态空间中受人为干扰最大、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展保护修复。草原生态修复是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是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草原地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六大草原省份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84%;全国268个牧业及半牧业县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57%。草原是牧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摆脱贫困、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从根本上说还是要紧紧依靠草原,大力发展草原特色经济,走生态产业型、产业生态型发展之路。
记者:草原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刘加文:草原生态修复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瞄准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任务。遏制草原退化趋势。
以草畜平衡为基本抓手,大力开展以草定畜,全面落实禁牧、休牧、轮牧等利用制度。大力开展草原改良,积极实施补播、施肥、除杂、灌溉、松土、鼠虫害治理、植被重建等综合农艺手段。加快草原畜牧业由粗放生产型、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草原生产效率。
遵循以水定草的原则,加快人工草地建设,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确保草原面积不减少。全面落实草原征占用管理制度,特别要加强对生态红线内草原、基本草原征占用管理,实行最严格的审核审批制度。
坚持把节约草原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引导项目合理选址,严格遵循项目建设不占、少占、短占草原的基本原则。实施征占用草原项目立项预审制度,实行草原征占用总量控制。坚决制止和打击在草原上滥采乱挖野生植物资源等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
推进受损草原植被恢复。把科学完善的植被恢复方案作为允许开发的前提,建立植被恢复保证金制度,确保技术、资金、管理到位。加强对征占用地点、边界、植被恢复措施落实情况等全程监管。
组织开展植被恢复基础技术攻关研究,严格科学选种草种,高度重视本土草种的选育和种植。积极探索政府组织和监管、农牧民参与、第三方承担的生态修复新机制。
确保草原性质不改变。确保草原用途不改变,严格禁止将草原转变为其他农用地,在农业综合开发、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过程中,不得占用草原。严格规范临时占用,把好临时占用草原选址关,临时占用草原不得超过二年。
不得随意改变草原边界、范围,不得擅自将基本草原转变为非基本草原。合理划定草原禁牧区、非禁牧区,不得随意调整范围、面积、禁牧时间,不得随意将禁牧区转变为非禁牧区。记者:怎样夯实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刘加文:草原生态修复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有政策、制度、组织、措施的有力保障,必须有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形成共同推进工作的合力。
提高全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把草原生态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强化草原资源国情宣传,普及相关法规、科学知识等,引导全社会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草原,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草原,像重视种树一样重视种草。推动设立“草原保护日”,不断激发全民爱草、护草、重草的情感。
大力开展种树种草相结合的国土绿化行动。增强草原生态修复的针对性。根据草原生态现状、气候特点、利用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
一是管住一片。对严重退化区、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实行“区域性”连片禁止放牧,以自然恢复为主。二是改良一片。
对水热、土壤、植被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部分天然草原,实施补播、施肥、除杂等综合农艺措施。三是建设一片。遵循以水定草的原则,在适宜地区开展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
四是用好一片。对草原生态状况相对较好的区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草原畜牧业。不断完善草原保护政策。
加快草原承包确权进程,实现草原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规范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扩大生态奖补资金规模和覆盖面,探索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增加对重点草原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先进县奖励制度,开展跨地区横向补偿。
制定出台《基本草原保护条例》,采取最严格的基本草原保护措施。全面加强草原监督管理。不断充实和加强草原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尤其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充实草原管护公益岗位。
开展草原资源调查和草原生态状况动态监测,建立草原生态修复大数据库,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推进编制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加大对违法征占用草原、违法审批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重要制度。
记者:怎样谋划草原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刘加文:实施重大工程,是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最直接、最基础的措施,必须科学谋划。一是实施北方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北方天然退化草原,着重加强草原围栏、草原改良、鼠虫害及毒害草防治、黑土滩治理、人工草地、灌溉工程、防火防灾、牧民定居以及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等设施建设。
二是实施南方草地改良建设工程。对南方天然草地、林间草地、退耕地、水源涵养地等实施改良,建成一批植被优良、保土保水能力强的改良草地,构建林草结合的立体生态屏障。三是实施已损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重点针对已垦草原区、沙化草原区、矿藏开采区以及工程建设区周边等开展植被恢复。四是实施草畜平衡示范工程。
选取基础条件较好,有代表性的草原区,重点打造一批草畜平衡示范县(旗)。五是实施草原保护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攻关体系、草原监督管理体系、草种繁育体系、草原科技推广体系、草原防灾减灾体系、草原监测预警体系等建设,夯实草原植被修复基础。
本文来源:gd55光大在老品牌-www.myserp.net